渭南日报 记者 魏宝宝 通讯员 贺沁渭
2022年以来,白水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紧扣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引领科研、农技、医学、教育等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以实际行动推进人才振兴赋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白水杜康酒研发市级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万吨基酒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全市致富领富优秀共产党员、白水县兴秦花椒专家工作站站长陈书明培育的“兴秦1号”无刺花椒品种通过陕西省优良品种初审,全市“三名+”建设暨“三支队伍”培训工作现场会在白水县召开,白水、扬中两地在加强普外科技术型人才储备及培养上接续发力,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这些成绩是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才聚白水、智领发展”工程、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白水县坚持“四个面向”,紧扣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探索人才与资本、产业、技术的融合路径,充分发挥专家工作站、农技服务、医联体、“三名+”教育平台作用,集聚各类人才在白水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服务发展。
广纳“科研人才”注入持续增收“源动力”
“目前,周边895户村民已种植上了‘兴秦1号’花椒,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全县新增种植面积约3万亩,我们将土特产做成大买卖,让小花椒敲开致富门!”陈书明介绍。
走进西固镇东固村贾高红家中,空气中还弥漫着浓浓的椒香味。“这是新采摘的兴秦花椒,颗颗粒大饱满,我家6亩地产了1500斤花椒,能收入4万元,到了盛产期以后,亩产能达到400至500斤,后面日子会变得越来越好。同时,我还在专家工作站的花椒示范园务工,既能挣工资,还能学技术,真是太好了,我准备挑个好日子给娃把婚事一办。”贾高红高兴得拉着记者说道。
该县先后成立7个县级专家工作站,2个市级专家工作站,组织开展“专家白水行”技术指导培训服务活动30余次,培养了陈书明、杨七俊、孙秀西、林秋芳、焦锋等一批专业性强的乡土人才,通过现场示范、结对培养,带动身边群众学习技术、共同致富。
集聚“农技人才”夯实产业发展“强基础”
“清园时注意要把园里的落叶、枯枝、枯叶清理干净,并将其粉碎埋在地下50-60公分,既能防治地下病虫害,又能充当有机肥……”走进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渭南市农业专家服务团果树分团专家王小军正在给群众讲解果园冬季管理技术。
“我们新建的果园采用现代果业生产管理办法,通过应用化学疏花疏果,化学控旺,苹果套袋等技术,可以实现一年栽树两年挂果,缩短了投资回报期,同时我们还开通了线上直播渠道,销量持续增加、效益大幅提升。”四季香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军介绍。
丰收的喜悦不仅弥漫在四季香合作社的果园里,2022年全县苹果亩均产6000斤以上,每亩收入可达2.5万元,尤其是新上市的“三瑞”苹果,丰产丰收、供不应求,让果农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近年来,白水县紧扣“六大产业”人才需求,大力实施“861”人才培养计划,打造“3+N”校地合作模式,搭建农技110服务平台,组建果树、畜牧、林水、粮油、蔬菜等5个乡村振兴农业专家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累计为全县培育出267名职业农民和2300余名实用人才。
培养“医学人才”构建医疗保障“硬支撑”
“你今天感觉怎么样?”“感觉比昨天好得多了。”主治大夫正在耐心细致地询问患者病情。她叫党美丽,白水县中医医院挂职院长助理、针灸康复科学科带头人,来自对口帮扶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经常给全院医护人员讲解传授先进的医疗理念和管理技术,创新开展穴位注射、耳石复位等中医特色疗法,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同时,她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举办内科、针灸等学术讲座15次、开展下乡义诊32次,有效提升了乡村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白水的医疗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像党美丽这样的对口帮扶医生还有许多,孟发财率先开展昏迷患者脑电检测,预后评估患者病情,累计完成开颅、钻孔引流、锥颅血肿引流等神经外科手术19次。张李娜积极开展阿替普酶溶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等治疗,成功完成急性脑梗塞溶栓14例。普彦淞以腹腔镜手术为主要方向,以疝为突破口,开展多例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指导开展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21台。
截至目前,白水县医院与陕西省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协作,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建立党建联盟和血液内科专科联盟,与扬中市人民医院、西安第一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县中医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县妇幼院与渭南市妇幼保健院结成对口帮扶。近年来,白水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平台建设,通过打造优势科室、培养优秀临床医学人才,强化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技术帮扶、分级诊疗、手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引导人才、技术、资源向乡村一线流动,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医疗人才。
壮大“教育人才”激活教育发展“新引擎”
“参加了这次诵读活动,感觉收获很多,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诵读的魅力,而且从文章中感受到了田家炳先生重教兴国的远见卓识和感人至深的精神美德,这种‘爱国爱乡、坚韧不拔、勤俭诚朴、修身立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学生去学习、弘扬和铭记。”白水县田家炳中学一名2022届新生说道。这次诵读活动是“三名+”初中语文研修共同体主持人李玲芳,带领全县的语文骨干开展整合教学活动的成果。
“我们学校率先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发挥老党员作用,带领年轻党员参加‘党员示范课’、‘教学设计大赛’、‘微课大赛’、读书交流、赛教送教、班会示范课、家庭教育大讲堂等活动,不断提升业务本领,推进教科研融合发展,‘名校+’教育联合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县城关一中党支部书记、校长井红军说道。
“这次轮岗,我从局机关来到乡村学校,不仅能把局机关的工作作风、教育思想和长远的教育规划用于教育教学管理,还能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最关键的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亲身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贡献教育人的绵薄之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杜康镇中心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满怀信心地说。
白水县共建成县域外“名校+”教育联合体5个、县域内“名校+”教育联合体12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11个、“名师+”研修共同体145个,各学校、校长、教师均纳入“三名+”发展体系,参与教师达到2000余人,累计开展教学设计、微课大赛、学科研讨等活动523场次,有效促进了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才聚白水、智领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打开,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我们将以人才振兴为目标,紧扣人才的‘引育用留’,想办法、抓落实、创实绩、求实效。加快推动‘一院六基地’平台建设,深化‘3+N’校地合作,深入推进专家工作站、乡村振兴农技服务、医联体、‘三名+’教育等‘四大平台’融入‘六大产业’发展,完善激励保障政策,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环境,让各类人才在白水建功立业、服务发展。”白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立锋说。
请输入验证码